第532章 巧舌如簧-《大唐技师(逍遥初唐)》


    第(2/3)页

    是个人也忍不了!

    李世民这回不用高公公传话了,自己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在刺杀事件发生了一天之后,群臣终于见到了李世民本人。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世民的伤处。果然再手腕上看到了裹着的白布,但平心而论,确实是个小伤。在场有不少都是当年秦王府的人,他们都见过李世民负伤。若是搁在七八年前,李世民率军征战的时候,这点小伤抓一把土抹两把也就完事儿了,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这话谁敢说啊?七八年前那个人是秦王,现在这个人是皇帝,能一样么?

    百官跪了一地,无不痛哭,骂声此起彼伏。

    李世民充耳不闻,盯住李牧,道“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你说朕做不了尧舜?那为何尧舜也做不了尧舜?”

    李牧正色道“陛下,可能是臣读书少,但据臣所知,关于尧舜的事迹,虽口口相传,但却不见于正史。史记之中的记载,也多为传说故事,没有任何佐证。臣以为,尧舜之所以能作为传说,传承千年,是因为尧舜寄托了百姓对明君的向往。百姓想要这样的皇帝,他们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归在尧舜的身上。但尧舜真的是传说中那样的人吗?臣以为,不一定。人都有私欲,有私欲就会犯错,但尧舜不会,因为尧舜是百姓想象出来的。”

    “尧舜所在的年代,地域不过千里。而如今大唐,东西何止万里?现在若治理千里之地,只需要一个贤臣而已。在场诸公都能做到,而陛下陛下治理的天下,是尧舜治理的百倍。治理十里之地,治理百里之地,治理千里之地,治理万里之地,所需要思考的事情,复杂的程度,岂可同日而语?尧舜心念一动,或只牵扯百人,而陛下心念一动,就是万人,十万人,陛下难道不更应该谨慎吗?”

    “陛下为天子,圣人云,天子以德配之。臣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皇帝非有德行之人不可。若德行不配,则江山不稳。强如秦汉,也会倾覆。大唐万里疆域之内,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大小,对错皆可归在陛下身上。因为天下归属于陛下,百姓都是陛下之子民也。养而不教,父之过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陛下为天下之君父,难辞其咎!”

    虽然是设计好的情节,但听到李牧掰扯出这些歪理,还是给李世民气着了。他怒极反笑“按你这么说,朕被刺客刺杀了,还是朕的不是了?”

    李牧一本正经道“若要这么说,也说得过去!”

    李世民这个气呀,瞬间就有点上头了,什么做戏不做戏的,早就抛到脑后了,非得跟李牧掰扯一下不可了“那你给朕说出个道理来,朕错在哪儿?”

    “陛下没有错,只是还做得不够好。”李牧沉着应对,丝毫不乱“陛下,臣不懂治理天下,只懂做生意。放眼长安城,臣敢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臣是最会做生意的人。无论是哪一行,只要臣想做,臣都能做,而且还能做得好。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什么会这样,臣今天就把其中的窍门公之于众,希望能给陛下一点触动。”

    李世民对这事儿也挺好奇,便哼了一声,道“你且说来。”

    “圣人云仁义礼智信,儒家所谓五常也。乃是圣人归结出的五条基本道德标准。臣钻研圣人之典籍时,看到这五个字,便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明悟了很多道理。”

    “臣发现,做生意其实非常简单。信,一字而已。为何臣做生意无往而不利,信字而已。为了内务府短短数月之间迅速壮大?信字而已。臣向商贾承诺过的事情,无论赔赚,臣一力担之。只要是自我口中说出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做到。所以商贾会信任臣,他们才愿意跟臣做生意,愿意跟内务府签订单,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做到了他们应做到的事情,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就会得到回报。这便是信,若臣说了做不到,仗势欺人,商贾或许拿臣没有办法,但他们只会吃这一次亏,绝对不会上第二次当了。”

    “另一件事,也可作佐证。臣今天也可以说出来,臣总是说,臣视金钱如粪土。这句话像是玩笑一样,它也确实是个玩笑。臣是个做生意的人,自己做生意,替陛下经营内务府,若臣真的不在乎钱财,那也没必要做这些事情。但是现在,臣说出这句话,百姓会信,至少长安城的百姓会信。为什么?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街道上捡过臣撒的钱。前前后后,没有十万贯,也至少有五万贯了,臣是真金白银扔出去了!”

    “臣说了,臣也做了,哪怕有人说臣是别有用心,说这是一句玩笑,但因为臣做了,它就不再是一个玩笑。这,便是‘信’的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