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两人归心-《三国之黄巾少帅》


    第(1/3)页

    没有哪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能拒绝泰山书院,尤其听说这里向泰山郡各个阶级开放。

    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只要符合年龄,符合规定,就能入学。

    限制也有,就是只要公开和黄巾少帅为敌,或者抵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三代以内不能入学。

    帮助官兵对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两代内不能入学。

    还有最严酷的一点,就是直系亲属因为犯罪入狱,证据确凿的,那么其子无法入学。

    已经入学的,将无法参加科考,这也意味着无法出仕为官。

    为什么泰山这边的治安那么好,其实就是这个,泰山书院的重要性,傻子都已经知道,不想连累自己子孙的,那最好识趣一些。

    毕竟在犯罪这点上,就算是现任官员或者军官,那也是一视同仁的。某种意义上,泰山的确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点。

    “不去各县看看?说不定也就是奉高是这样……”张钰看向眼前这两人,本以为需要几天半个月的,没想到才第二天就来到自己面前。

    “窥一斑而见全豹,奉高乃泰山郡治,人口最多田地最少。就这样物价还能控制那么低,而且百姓的温饱都能解决,各县也只会更好。”梁习缓缓说道。

    “那有什么感想?”张钰点头,梁习的眼光不错,能注意到这点。

    首都这玩意,基本上不可能有多少田地,就后世来说,只能不断的扩建在扩建,从一环到六环,原本大量的乡镇成为了某个区。

    这种情况也就只能出现在现代,毕竟热武器时代城墙已经没什么作用,反而更方便城池的扩建。

    古代不行,都住在城墙里面,扩建的方法是在外面多一层城墙,再不然就拆了一面两面城墙进行扩建。不管是哪种,工程量和耗费的民力都很严重。

    这也意味着,要么就很花钱,只能上升到国家工程级别,要么就是扩建程度并不大。

    城内没有多余的土地,那么自然要在周边买土地建宅子。宅基地多了,这田地就少。

    所以奉高这边的粮食,七成以上都需要别县运输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还会更高!

    另外梁习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奉高的官路很平坦,而且很宽,官道上车辆基本没有停过,不断进入奉高,也不断从奉高出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