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期而然-《片段人生:开局四合院》


    第(1/3)页

    第32章    不期而然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日的清晨尚有些清冷。

    初起的朝阳驱不散这微微寒意。

    村道两旁的林木间多了鸟鸣,枝头绿意较前几天又深了几分。

    城门甫开,两辆马车就自城中驶出,往西边而去。

    开门的城门卫被惊了一下,张头去望,见是两辆马车车身宽扩,驾车的均是同色双马,华丽异常。

    现如今的大炎国等级分明,非士族也乘不起这般的马车。

    城门卫只好撇了撇嘴,没说什么。

    刚要回头,就见那马车停了下来。

    从后车上跳下一个书童打扮的少年,跑到前车说了什么,就撒腿往回跑。

    那少年跑到近前,“这位大哥,可知县里的车行在什么地方?”

    城门卫心知是那马车太宽,走不得乡道,就给少年指了车行的位置。

    他们县城小,车行也就两家,且靠近东、西城门。

    进了城门向左转,不足二百米就能看见。

    城门卫看着少年跑开的背景,心想“这一大早的,这些公子少爷也不知道去村里干什么?”

    但想归想,他也管不了人家的事。

    少年跑到车行,点了四架看起来最干净、整齐的单驾马车。

    先让其他三辆去城门口候着。

    自己则上了一辆,调转车头往城里走。

    不过盏茶间,又回到城门。

    车上拉着三个跟他一样打扮的书童。

    等书童各自上了一辆马车后,这才排着队驶出城门。

    四个书童伺候自家的公子换了马车,继续往前走。

    双驾马车调转车头,回了县城。

    ……

    今日正逢月末,为书堂月考之日

    月考,即每月查考,起于宋代太学,每月对生员学业的考核。

    商榷首次开办学堂,对如何办学堂、教学生也是生手。

    原主只是跟随父亲学习,没有办过学堂。

    商榷自然也无从借鉴。

    只能根据原生世界学到的一知半解,来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

    自原主父亲离世后,原主就关了学堂。

    学堂里原本的学生,现在多十四五六的年纪,在村里已经算是半个大人,可以帮家中干活了。

    自然不会到学堂里读书、习字。

    现在到学堂学习的都是各家的幼子,没有一点基础。

    唯有邻村的卢家子——卢平坚持进学,现在就住在家中,每旬归家休沐一次。

    商榷根据他的进度,单独整理了一份教案。

    这个世界没有《三字经》、《千字文》,更没有《论语》、《诗经》等经义典籍。

    诗词歌赋也只有歌,且是民调,不登大雅之堂。

    县学里一般教的都是《字义》。

    府学修得是《国礼》和《鉴文》。

    而州学则以《御》、《治》、《农令》等科目为主。

    原主的童子试,考得就是字义。

    《字义》顾名思义就是字的本义,是由前朝大贤所著,立册七百余年,为蒙童开蒙之书。

    收录单字三千,每十字为一册,字下有注解,言明字的来历与用法。

    虽是开蒙之书,却多藏于县学、府学之中。

    私学一般都是靠先生转述,或是得到的残篇。

    原主家的《字义》也不全,只有半部,是原主父亲自己从府学抄刻所得。

    学堂里现在主要教得就是这个。

    商榷利用系统获得了这些书册。

    趁着养病期间,将这些都学完了,这才有了考举人的底气。

    他考举人不为当官,而是想以此为名,把原本世界的经典传承在此界发扬开来。

    就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要留下些印记,传于后人。

    《三字经》和《弟子规》原文他已经增删完毕,篆刻成册,只是注解还未成书。

    光是这些,就堆满了一整间屋子。

    难怪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

    这次月考就是想看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他们都习惯了《字义》的教学方式,商榷也无须更改,只把《三字经》和《弟子规》当《国礼》的预册讲解就好。

    学堂开学一个月,每日学习一个字,全月尚不足半百。

    商榷根据原主的记忆,仿童子试的出题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