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节怒战瀛沧,续-《攻约梁山》
第(2/3)页
显然,赵庄人反击的目的不是仅仅为阻止敌人杀到城头,而是动手就要敌人的命。
至少要让敌人遭到重创丧失战斗力。
马元等人紧握武器站在城头,空有一身力气本领,也凝聚了满身的热血志气与杀气,却无敌可杀。
辽军果然凶悍,在不断催促进攻的牛角号声中前赴后继奋勇攻城,但没有敌人能爬近城头,只是一批批惨叫载下去。
闲得没事,马元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只只奇怪的棍子连续射出弩箭。
此次试探进攻,只十几架云梯,能爬梯子攻城的敌人不够杀的,没事的弩手对准城下的辽军群射击,片刻就射得死伤累累。
这种手弩能连发,操作简单省力,射速太快了,打击效果犀利猛烈。
但辽军也不是白给的,遭到重创没象不堪的宋军,或是象对上他们从骨子里怕了的金军那样死伤一多就畏惧崩溃。
城下的辽军迅速整队举盾连成一片,形成盾顶挡住了头顶的迅猛暴射。
手弩犀利,但威力还奈何不了厚实的盾牌,弩箭只能夺夺夺响着毫无意义的空扎在盾上。
几乎与此同时,在较远处指挥的领队千夫长下了新命令,身边的辽军纷纷举弓箭向城上抛射,以箭雨掩护攻城部队。
攻城的辽军也不再一味硬爬云梯白白送死,在军官指挥下迅速把云梯两两并在一起。辽军一对对同时爬云梯,各以盾牌护住外侧挡住左右侧面对他们上身要害处的攻击,齐头并进,顶头的辽军身着重甲,举盾护住头顶抵挡迎头正击。这样虽然不能完全挡住打击,但只要快快爬过区区十几米斜梯子就有机会顶着弩箭攻上城头。
可是,辽军以弓箭抛射助攻,城上弩手身侧的备用弩手立即举起一种能遮挡前面和上面的大型怪盾牌,一头搭在城垛上,托着另一边,省力却有效地护住了自己以及战友。城外迎头射来的箭被挡住,却不影响弩手从垛口伸胳膊稍露头继续射击。
不能有效射中云梯上敌人的上身要害,就及时调整改射大腿,这么近,几乎就在眼皮子底下,一射一个准。
人不是单神经节的昆虫,不能象昆虫那样伤了一处,其它部位无知无觉还能照样生龙活虎。人的神经网可不止是只在上半身和脑袋。腿上被弩箭深深扎中,那也不是人受的。当场死不了,对性命没大碍,人在云梯上也支撑不住。
中招辽军纷纷惨叫着滚落下去,防护露出漏洞,云梯上的同伴立即就是要害中招……
有骁勇的辽军能抗住腿伤,咬牙继续。着重甲的顶头军官也抗打。
这些人怒吼着奋勇死命向上冲,可惜被接连的打击,护不住的脖子、手和腿连连中箭,结局也是个死。有个别能冲上城头的,人太少,刚在城垛露头就被迎面的长枪乱捅了下去。
攻城战,无论双方武器对比如何,本质都是人命、精力、体力的比拼消耗战。
攻城方注定是被动挨打的一方。
守城方若是抵抗坚决,死战不退,不打得力尽弹尽人少得无力封防,攻城方很难得手。
史上金军破宋都东京不是那么骁勇不可挡,只意味着宋军糜烂不堪、文武官僚的昏庸无能怕死荒唐可笑和心怀异志。
否则,以几十万守军、高大坚不可摧的城池、充足精良的武器装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后勤供应,更有四面八方赶来救应的地方军队民团从侧后威胁金军和后勤保障,金军想拿下东京,别说是二十万左右蛮子,就是再多一倍,也得耗尽在东京城。
战争打的首先是人。
哪怕敌人有核弹,只要是入侵,派了地面部队,抵抗方敢战,入侵者就得付出沉重的人命和经济代价。
后世的中外战争史就有鲜明的例子说明问题。
中国自从历史上成为大国,在抵抗侵略中就不该是软弱好欺的。遗憾的是总被肆意欺负和屠杀。
儒家倡导了读书,开发了民智头脑,创造了繁荣文明,却弱化了人的体质和热血精神,形成麻木瘸腿官僚大国。
回归正传。
辽军费尽心思,转换了多种战法都没能奏效,眼看硬打下去一个千人队就死光了,试探达到了目的,这才狼狈退兵。
韩昌怕被床弩暗算,离得远远的观战,看不清攻城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无法及时有效调度指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