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节赶紧上杀虫剂-《攻约梁山》
第(2/3)页
赵庄喷洒的当然不真是农药杀虫剂,而是简单提炼过的石油。
石油在古代已经在战争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宋,还是西夏契丹西域,军中都配备这种猛火油,还没有石油这种名称。
当然,原油绝大多数并不是容易点燃的液体。
这种武器烧起来可怕,但时代技术限制,在战场使用缺点多,并不是难躲避的,并没有成为军中重点武器,也没有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时代的战斗仍然以刀枪弓箭等武器在各处战场为主旋律。
这东西是地下产物,限于资源和开采条件,也不容易筹集到。大量储备也是很危险很难的事。
东方各国,很多军队并没有这东西,就算听说过也并不真了解。
正是缺乏使用、缺乏见识经历过,缺乏具体感受,即使知道猛火油这种武器,在感官迟钝的战场上也缺乏象对其它武器那种敏锐感应和防范意识。何况不论是宋还是蛮子,都有太多军人根本没听说过还有这种可怕的燃烧杀器,更没见过。
城下辽军感觉到淋到的“雨水”沾在身上甚至流到脸上是粘乎乎的,在炎热的夏天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但在昏暗高度紧张混乱中自动忽视了。有人察觉不对头,冒险移开头顶的盾查看上面,却露出防御漏洞多被城上趁机射死,有的提醒喊叫几句却淹没在嘈杂中,就算知道厉害,惊恐想逃避,却被人群推挤着根本脱不开身,身不由己地向更靠近城墙移去。
更有倒霉的让带队军官看到向后挤,以为是畏战想逃跑,抡刀凶狠砍了,根本不听,也听不清那人想解释什么。
这时候,即使是负责攻城的主将也无权借个理由就罢战撤退,进攻的将领更不敢撤退,明知前进是死,只要没有停战的命令也得硬头皮上,敢退必死,还得背个畏战怯敌罪名,还不如奋勇前进战死,至少家人能得点荣耀利益。
再说了,被进攻的军队层层挤着,参战将领想退也未必能脱了身出来。这时候是官是兵都得奋勇上。
至于小兵。死活都没人在意。谁在意他在战乱中怕什么喊些什么。神经错乱,疯了,也得给我上。
种种原因造成攻城辽军没有及时察觉威胁并及时防范撤离。
城上喷子们很公平很均匀节省地很快洒完“杀虫剂”,并不喷洒云梯,立即收拾东西推车撤下城头。
这时,另有人把一个个小罐子抛向正奋力快速逼近城墙的攻城车和撞门车的前进路上。
罐子砸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自然粉碎,里面装的石油喷溅出来,随着罐子不断砸来形成油流顺着水泥地向城外的小小斜度流向更远处。
黑灯瞎火中,增援来的辽军自然看不到前方地面的情况。在巨车摩擦碾压水泥地面的震耳欲聋巨大噪声中,耳朵失聪,也难注意罐子那微不足道的碎裂声。攻城车和撞门车在众多人力和马匹的推拉下进入油路区,前面的人脚下发滑用不上力,无根,不少人摔倒,马匹也空踏地嘶鸣使不上大劲。后面的人马不知道,还在继续全力推进,进一步深入油区。
害哟害哟的鼓劲发力声变成不断摔倒或脚滑的惊叫声马匹不安不耐烦的嘶鸣声。
突然,城上向攻城车撞门车这一带地面猛烈射击火箭。
地上的火油在众多火箭点燃下,呼地开始燃烧起来,并沿着油路向远方迅猛烧过去。
被攻城车撞门车上安装的木桩和木板有效防护下的辽军人马不怕弩箭攻击,也不在乎火箭的攻击,只要很快推到不远处的城墙那,以辽军此刻碾压守城方的兵力优势,攻城车上的挡板兼桥梁搭上城头或撞门车撞到城门就意味着赵庄破了。
但他们挡不住来自脚下的攻击,抗不住地面燃起的大火。
防护下的辽军在骤然爆起的大火中惊恐惨叫,本能想逃离火海,外面却被防护板挡着,只能向后边的出口逃或是使劲弯腰低头从挡板下钻出去,只耽误这点工夫,辽军身上就烧起来,钻出来,外面还是一片油面大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