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节席卷西北的风潮3-《攻约梁山》


    第(2/3)页

    在历史上,张孝纯配合主将王禀王荀父子抵抗最能打的完颜宗翰率领的十万野兽金军,死守太原,张王创造了不堪一战的北宋军却守城二百五十余日不破的辉煌战绩。张孝纯在守城战中表现卓越,和王禀一样宁死不降,在太原城破,王禀父子皆战死,他被金军俘虏了也仍拒绝投降,但最终......却因为“不得以”的原因还是......降了,并且降得一发不可收拾,证明了当汉奸就成大才的现象,从此帮助金国治理所占宋国领土政绩非凡,为金军反复侵略南宋创造了坚实的后勤基础,对金军功劳巨大,以至于张孝纯老了想回到故土死在家乡,金国都不忍心拒绝,放其归,而南宋对如此大汉奸也展现了宋王朝最突出最本质的特色——懦弱苟且,还就允许张孝纯在宋境著书立说.......悠然富足安度晚年.......

    这种奇葩事在南宋太多了。

    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坚决抵抗派是该死的,当汉奸助纣为虐的反而是南宋王朝倍加理解同情并大度宽容甚至优荣的,赵构这样的狗皇帝领导的南宋王朝居然能在金军反复凶残攻伐中站住脚,继续富贵荣华儒腐堕落.......真是不可思议。

    这似乎也是一种中国传统,后世也就涌现质疑革命烈士却为早有历史定论的历代大汉奸奋勇执着翻案添彩的怪事,打的大旗号还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唯物辩证法。说汉奸也是有值得人好好学习的大优点的,当汉奸是迫于历史当时的无奈,是有客观原因的,不是主观就想当汉奸谋富贵.......言下之意就是当汉奸是可以理解同情的,也应该得到理解宽容......

    只是,那些宁死不屈,不惜一切保家卫族让大汉民族血脉与文明得以传承不绝的勇士烈士的地下英灵又如何自处?

    这些勇士烈士就没有家人被金军挟迫需要他投降以解救的?就没有“不得以”苦衷?

    “我辈读书人”总喜欢打着孔孟风范的旗号搞所谓的为古人“扬善隐恶”那一套,喜欢把罪恶者的恶掩掉。此所谓儒教的中庸恕道、博大仁爱......中国人的精神文明核心精华。说穿了不过是历史上当汉奸大恶的“我辈读书人”太多,不得不隐其恶反扬其功绩优点,否则儒教就会成了黑的让人不齿的,没了存在的根基,让后世当代的我辈读书人没了立足之地,也绝了同样遇到此种灾难时也”不得以“投降当汉奸却在后世能得谅解翻身的权力。

    责其人,岂不虑己乎?

    前人,别人能投降避灾当汉奸卖国贼享受富贵,后世还能翻案洗白白,你也得为自己(和后世子孙)考虑这一点。

    所以不要谴责汉奸卖国贼揪着历史罪恶不放啦。

    就是这样的心理。

    所以,强调当汉奸是有不得以的客观原因的。这纯是屁话。

    谁不是活在现实中受亲情等等各种客观因素拘着的?

    谁特么不愿意荣华富贵反而找虐只喜欢受苦受难抗敌的?

    难道烈士们都是石头蹦出来的,是天生没有牵挂的就应该承受万般艰苦奋勇战死的天煞孤星?汉奸卖国贼反而是顾念亲人安危有情首遵孝道的值得后人体谅歌颂的?

    没有人铁骨铮铮捍卫了中华民族,那些振振有词质疑甚至否定烈士却歌颂汉奸国贼的人还能有机会扬翻案论调?他们的祖宗也早在异族的屠刀与残暴奴役下死绝了异化光了,哪还有他这种后世子孙出生?能出生,那也指定是地狱鬼生。

    只是,当鬼子孙,若是还敢扬言鼓弄翻案风,怕是会被英勇无敌的无数烈士勇士英灵愤恨教训得惨叫再转生鬼畜......

    汉奸就是汉奸,有任何借口他也是背叛祖宗并祸害了本族的丑恶罪恶者,是该被不断踩一万脚的被谴责者。否则就是否定了中华民族与汉文明的现实存在,否定了我们正活着的自己存在的民族合理性......

    没事时就悠然享受着大家的血汗供养当威风凛凛的官,有事就出卖供养者的利益和身家性命投降当汉奸,不但不奋勇捍卫供养者,反而倒踩上来,帮助异族更凶残有力地祸害供养者,这可不行。没那便宜事。不能惯着这毛病。

    再遇国难民族大灾,有敢投降卖国的官,大伙立马干死他。谁比谁傻呀?干嘛怎么都是你享受好处。要当汉奸就先干掉最有权势享受了太多富贵和百姓血汗的,斩掉这个能占据大头利益的,然后大家都......当汉奸,一起分享汉奸好处(笑)

    至于张灏,在北宋末也混到了和西军六部将主差不多的统军大将级,却......抗金总畏缩不敢前......后跟着他爹降.....

    总之,连他老子都不如。

    此刻,张灏话说得如此霸气有骨气,有......智慧见地,只是年轻气正盛,还没经历战争残酷吓破胆,也是”我辈读书人“在刀没架到脖子上时就习惯的卖嘴逞强表现我辈读书人风骨与卖弄热衷且自负的所谓抗敌斗争心计智慧高明手段......

    但”儒教我辈读书人“这种自负的软实力只能对内发威,对外......屁用不顶,等金军杀来就会鲜明上演。

    只是,只要度过战乱大灾还活着就不肯接收教训而已。

    张孝纯自然不知道自己父子在历史上的命运轨迹,拘于”我辈读书人“的牢固素质及见识,也不可能认识到自己与儿子身上在陷入民族灾难时就会暴露出来的缺点。但他是个很有能力和阅历的官员,看着年轻气盛的儿子,只有苦笑。

    太原人心齐?

    大宋王朝如今的民心到底向着谁,怕是......不好说。才刚过去的移民狂潮已经清晰证明了人心向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