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万众一心抢时间-《攻约梁山》
第(3/3)页
赵岳听着,轻呼口气,在这的家人都信他都积极行动了,这就好。
他北上一路紧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不少。
他也清楚,半岛离沧州不远,即使是原始动力风帆,往来也不用太长时间,日夜航行,水手又充足可倒班干,上天一夜能往返两来回或许时间还有富余。闻焕章如此安排有效而高明,着实解决了急死人的大问题,不愧是智者之名。
至于祖母的那些高招,有些是出于赵庄过去长久以来的集体劳动传统和丰富经验,更多的却是听他曾经讲过的,也在赵庄曾经具体实行过的社会7主义集体劳动模式。这种模式在特殊时期或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会战时的作用显而易见,不是西方一贯鼓吹的自由个人主义那一套可比的。西方也不傻,极务实,在需要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关于僧人,赵岳知道,沧北五十多万非入军的僧犯按过去的表现逐步反复甄别,实际已划分了五等。
一等正是调来助力抢收的这五万僧人,都是比较年轻的。他们的未来可有期待。
二等是相对老实,在严峻形势逼迫下懂得安分守己,只服从沧北官方话,肯卖力干,表现较好的,老少总共挑出了二十万人左右,实际已经在去年深秋开始一批批悄悄运走了,已安排在南亚等地负责栽种和培植大面积橡胶树,解决帝国日益重要的橡胶原料问题,事实上是成了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荒野深处的光棍橡胶产业工人,一边劳动谋食一边修行。
沧北如今不是五十多万僧人了,而是只有三十多万。
二十万僧人不在了,仍留在沧北的所有僧犯也不知道。
因为沧北官方从僧犯到来的一开始不久就在不断地抽调和调整僧人,一是拆散原一寺或一地来的,避免抱团形成不好控制的势力搞事;二正是为了不断挑选区分出不同的,安排不同的命运,分为各类集中一处处,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给与不同的衣食居住条件等待遇,能认清现实表现好的自然有好处,消极认命不肯干的,敢搞小聪明的甚至想玩的软硬的对抗的就得承受结果,逼僧人端正态度,都老实点积极点。这个过程是在持续反复中进行的,一处处僧人村不断有人被抽走,也不断有人填进来。僧人们都习惯了这种人员与人数变化,无视了,拘限一村和附近那点地方也不知别处的情况。大量僧人幸运地已经离开了这个严酷危险的地方,剩下的又如何能知道?他们都不是真良善者,也不关心别人死活去哪了。
剩下的三等就都是各种不堪的家伙了。
第三等是本性或冲动或凶恶而好斗,也强壮有一定实力的,比较能打,以前在寺庙混时也私下经常争斗而有经验的。
这部分恶僧的人数可不少,有十万之众。
沧北军重点监管这一部分,平常除了强迫劳动,也进行严格军事化管理加强控制和驯服,并适当进行些军事化训练,自然是在战争需要时拉上战场消耗或添加守城人手。也是发挥其本性和特长。关键时肯服从指挥卖力的,也未必没出路。
第四等就是不老实却也不能打没本事的。
这些就是标准的苦力劳动者了,现在要在沧北军拘管下认命地劳作换取生存,以后会被抛弃在这成为新沧北官府守边屯田利用的苦力人手。
第五等就完全不堪了。
以不少的所谓大德智慧高僧为核心,加上那些信他们蛊惑或信所谓大智慧的好吃懒作者、刁钻无赖者、所谓虔诚信仰但就是不肯卖力劳作为人类力所能及做点具体贡献同时自己养活自己的种种混子僧,有的甚至仍然坚持和信守自高神圣神徒身份,认为自己是佛的弟子就不应该干活谋生,就应该享受供养,以宗教为借口只想再有机会愚弄众人并寄生社会。
这里面的高僧则是不堪这种没了神圣体面逍遥又劳累艰苦不自由的生活,或消极对人生却又在殉道或以死解脱上又不肯死的,或看到赵公廉并不凶残对待僧犯,似乎这位传奇侯爷也忌惮佛陀神威或是出于人性怜悯什么的,不会指挥沧北军残暴虐待他们甚至大屠杀不顺眼的,感觉瞧明白了赵公廉心里和沧北形势,看到了机会,自负曾经的名望和智慧就露出无赖嘴脸。从最初的在刀锋下惊恐不明不得不老实听话卖力干活,到消极耍滑偷懒,慢慢就到了端起高僧架子我就是不干,你能怎么的?分的饮食少,吃不饱得饿着,待遇最低,管理态度最差,我认了,能凑合活着却不用干活,轻松自在闲着就行。你还敢真不管不顾一切的饿死我冻死我?
在去年紧张的秋收后闲了,管得不那么严了后,这种就不干活不听吩咐的无声对抗就很快形成了。
负责监管的官方人员也真没对这些僧人动粗行凶,似乎拿他们没办法而不得不妥协了,由此引起不少追随者趁机加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