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凶暴的李纲-《攻约梁山》


    第(1/3)页

    李纲没提西路军的主副矛盾,只上奏说,中山军边塞岌岌可危,整个西路的形势也异常吃紧,瞧形势怕是西路很快难保,这会危及我东路的安全。整个河北边关面临全面沦陷。

    先好好吓一吓朝廷和皇帝,让朝中的狗东西们急眼。

    然后再说,现在看西路的糟糕形势,很明显那三边的主官无能,全都是贪生怕死的废物,不敢出战,根本不了解辽军,也不会打仗,只知拥主力大军死待在城中享受安逸和自保,导致边塞缺兵守城更缺骑兵优势威胁辽国。三边又各有私心,各自为政,不肯或不会协调一致配合抗击。西路战况全面陷入被动死挨打。彻底瓦解骑兵优势。若无人及时去统一调配战事,转眼必完.....

    八百里加急上报朝廷。赵佶等一看就吓尿了。

    有朝臣只顾私谊,为了保住同党和相关的利益,跳出来申斥李纲说李纲是一派胡言......大宋朝堂又很正常地陷入嘴皮子争吵扯皮中,鸭子吵湾,乱哄哄,却什么实质问题也解决不了,净耽误时间,误掉大事。但这种情况没得到持续。

    火烧眉毛了,拖拖拉拉议事就得亡国,赵佶先容不得扯皮空耗,却干惊恐着急没个主意,就不是玩腐败荒唐那么有主见有脑子了。

    蔡京童贯也急眼了,厉声喝止了废话争吵,建议立即派大员去西路军主持战事,要最快。丝毫耽误不得......李纲大嘴巴不假,但却是实诚人,从不说没根没据没影的瞎话。西路战事必定糟糕之极.......赵佶在战事上更信任有经验的童贯,没心思理睬更多,赶紧问派谁去合适......

    谁去?

    你麻麻的,朝中谁也不合适啊。

    一片片只会耍嘴皮子和吃国家钱粮的文武高官废物,担不起大战,而且个个特怕死,在这个时候绝不肯去?    不敢呐?    怕在去的路上就被造反义军给收拾了。要么就是何栗这样的敢去却不具备独立主持大战能力的文人。朝中可用的强将几乎都在外忙着镇压起义,童贯和纪安邦这样的还得留守京城?    赵佶忧虑自己的小命?    他自己就决不肯派出去......满朝塞满了高官却无可用的......

    急眼下,童贯勇担了一把推荐人?    说就用李纲吧。

    李纲就在河北,不用赶路耽误时间?    又恰恰是督察官?    用他只不过是把他的督察权放大到整个河北边关,性子又刚正有见识有主意,由他主持协调能管住西路长官怯敌畏战不作为......

    赵佶一听给李纲加权,顿时就不乐意了。

    柴进案时?    李纲委婉骂朝廷也是讽刺了他的事?    他可没忘,心里埋着恨等机会算账呢。

    但,众朝臣生怕倒霉要命的差使落到自己头上,都愿意李纲当替死鬼,一片附议声?    边关万分危急,事万万拖不得?    朝中却无人可用,赵佶治国没个主见?    只得同意了。

    李纲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有会玩政治也精通军事的刘韐给他出主意,李纲快马向西?    又沿途得了宗泽张叔夜的支持和作战建议?    越发有了主意和底气?    先秘密赶去了代州,亮出圣旨,立起总督身份,命令节度使曾懋,主将姬文康立即派步军大力增援一线战场雁门关,骑兵则由他全部带走归他调用。

    曾懋,姬文康只想把着军权谋私,自然不愿意,无奈,占绝对多数的边关老将愿意服从李纲调遣,以前是限于权力和规矩,这些将军不能对抗恶劣的长官,现在有了更大权力者在,命令正符合他们的心,他们就可以以服从朝廷旨意的合理方式支持李纲。曾、姬二贼失去军中主力的支持,又不能真翻脸杀了李纲不听朝廷的。拥兵造反,他们还没有资格敢反敢闹,只能服从。

    至于最牛逼的执法宦官团,这时候就屁也不是。
    第(1/3)页